朝鲜战争结束后,21军为什么继续留在朝鲜?“帮人帮到底”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40军 朝鲜 朝鲜战争结束后,21军为什么继续留在朝鲜?“帮人帮到底”

朝鲜战争结束后,21军为什么继续留在朝鲜?“帮人帮到底”

2024-07-16 23:5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考虑到第九兵团减员情况非常严重,中央军委准备让第9兵团回国休整,等养精蓄锐、恢复元气后再返回朝鲜战场。

但是,第九兵团宋时轮司令员谢绝了上级的好意,执意要求改“回国休整”为“就地休整”。

中央领导理解并同意了宋时轮的要求,满足了第九兵团指战员“再打几个大仗,为牺牲的战友报仇”的愿望。

毛泽东主席为此还‬专门给“志司”发去电报,建议安排第九兵团在咸兴地区休整,因为“那里的气温要温暖一点”。

毛主席对第九兵团官兵如此体贴入微的关怀,让宋时轮和许多第九兵团将士感动落泪。

就连彭德怀、邓华、洪学智、韩先楚等“志司”领导都感动‬得湿了眼眶。

为了给第九兵团补充兵员,第21军组建了“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”,紧急开赴朝鲜。

第九兵团进入休整的头等大事无非是疗伤和补给,其中,宋时轮向“志司”提得最多(也是最急迫)的请求就是补充兵员。

“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”就是华东军区补充给第九兵团的部队之一。

“先遣团”是第21军率先入朝参战的部队,他们开赴朝鲜的时间是1951年1月27日。

这一天离第九兵团打响长津湖战役之日正好两个月。

事实上,组建“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”的工作早在1950年12月中下旬就开始了。

按照中央的要求,第21军等华东军区所属各军都承担了为第九兵团补充兵员的任务。

与以往不同,中央这次对抽调的兵员有非常明确和细致的要求:

首先,被抽调的战士必须是各部队的战斗骨干;

其次,在这些指战员中,“战斗英雄”及“战斗模范”必须占有一定的比例;

另外,中央还对指战员中党员、干部的比例提出了具体的标准。

也就是说,给第九兵团补充的指战员必须是老兵、好兵。

电影《长津湖》剧照

对于一支战斗部队来说,“老兵、战斗骨干”绝对是各级指挥员的心头肉、掌中宝。

滕海清军长的态度非常明朗,他对全军师以上干部只说了一句话:“挑最好的兵、选最好的干部,绝不允许藏着掖着!”

最后,第21军以61师181团为基本骨干力量,又从全军3个师抽调了一大批战斗经验丰富的战斗骨干,组成了2200多人组成的“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”。

21军后勤部门拿出了“压箱底”的物资装备,为“先遣团”将士换上了全新的冬装,配发了全军最好的武器装备。

21军61师胡炜师长多次亲自‬过问‬“先遣团”的‬准备‬工作,给指战员们做入朝作战的形势教育和战斗动员。

在“先遣团”,胡炜师长还做了一件大家意料不到的事情,他要让“先遣团”代团长莫昌富“完婚”之后再出征。

胡师长是‬这样向滕海清军长解释的:

总的来说,“先遣团”将士的精神饱满、斗志昂扬,状态不错。

但是,从指战员们的言谈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。

比如,长津湖战役之后,21军在全军上下开展了“向九兵团学习”的宣传活动。

宣传活动中提得最多的是九兵团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事迹,难免也会提及美军的凶悍以及那场战斗的残酷。

战士们因此在私下里议论纷纷。

“听说朝鲜冷得很,撒尿的时候手里得拿根棍,不然的话,小便一出去就会冻成一条冰棍。”

“听说美国人的飞机铺天盖地,炸弹扔下来躲都没处躲。”

类似这样的传言迅速弥漫开来,“先遣团”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、凝重。

胡师长想给莫昌富代团长突击办一场婚礼,希望以此调节一下“先遣团”的气氛,缓解一下战士们的紧张情绪。

对胡炜师长的做法,滕海清军长当即表示赞同。

但是,莫团长的未婚妻何苏却有不同的想法。

何苏认为她跟莫昌富彼此之间相识时间短,彼此不是很了解,不同意那么快就结婚。

胡炜师长一听就急了: “不行,这个婚一定要结,要做好工作!”

于是,胡炜师长和师政治处干事轮番上阵,磨破了嘴皮子,终于说动了何苏同志。

胡炜师长趁热打铁,立即着手给他们操办婚礼。

婚礼举办当天,滕海清军长亲自登门祝贺,胡炜师长带着师机关全体干部“倾巢出动”。

全师连以上干部、“先遣团”全体干部和战士代表也悉数到场,一起向莫团长夫妇贺喜,婚礼现场非常热闹喜庆。

正如胡炜师长所愿,一场盛大的婚礼顿时给“先遣团”带来了轻松、欢乐的气氛,战士们紧张的情绪明显有所缓解。

对于军、师首长在出征前为自己举办婚礼,莫团长后来说:

“这样做确实舒缓了大家的紧张情绪,效果非常好。”

莫团长还满怀感激地说:“首长们想得周到,这次去朝鲜作战,我们要跟世界头号强敌作战,万一我在战斗中遇到不测,也好给莫家留个后……”

老照片 抗美援朝

1951年1月27日,“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”举行了隆重的出征大会,滕海清军长率全体军、师首长为“先遣团”官兵送行。

莫团长说:“当时真有那种‘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不复返’的悲壮感觉”。

“先遣团”到达朝鲜之后即改编‬为第九兵团暂编2团,进入20军防守的二线防御阵地。

暂编2团的主要任务是保障20军战地休整,为休整部队站岗、放哨,修整工事、开挖坑道,重新布置防御阵地。

在21军等兄弟部队支持下,伤痕累累的第九兵团很快就重振旗鼓、“满血复活”。

1951年3月底至‬4月初,第九兵团结束休整,并在平康、洗浦、淮阳地区完成集结。

暂编2团也在这个时候正式加入第九兵团20军的战斗序列,番号改为20军58师174团。

58师是战斗英雄杨根思生前所在的部队,能够加入这支英雄的部队,来自21军的官兵们既有荣誉感,也有不小的压力。

为了维护英雄的荣誉,也为了给“娘家人”(21军)争光,174团官兵在后来的战斗中卯足了劲儿,接连创下不俗的战绩。

他们也在惨烈的战斗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。

“21军抗美援朝先遣团”入朝作战时有2200多名英模和战斗骨干,至第五次战役结束时,有100多位英雄战士光荣牺牲。

这是第21军第一次派兵入朝。

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,这等国家大事,第21军这支英雄部队怎能缺席?

1953年2月,第21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奉命入朝轮战。

接到命令之后,第21军紧急动员、补充新兵,经海运和陆运,分别于12月中旬到达以嘉定为中心的上海附近。

第21军将在这里进行入朝作战最后的准备工作。

第21军首长 (后左一:吴咏湘军长)

陈毅司令员、张爱萍参谋长先后来到21军视察,亲自对营以上干部做动员。

陈老总对时任21军军长吴咏湘说:“21军去朝鲜是作战的,不是去换班的,你们要做好打大仗、打恶仗的准备。”

吴咏湘军长代表21军全体将士向老首长表示:“21军不怕牺牲,一定会完成任务,请老首长放心!”

1953年3月15日,21军军长吴咏湘率第61、第62、第63师从上海出发,经由通化,八道江、辑安陆续入朝。

第21军先后参加了1953年春季的反登陆作战、抢修东海岸防御工事和正面战场东线防御任务。

金城战役,杨勇司令员决定发动集团军级别的战役,一举推平金城突出部,围歼这里的4个师。

为了加强20兵团的实力,志愿军将21军划归20兵团指挥。

在这场以“教训李承晚、警告美国佬”为主的大战中,第21军圆满完成了战役任务,涌现出了王云阁、马天明、曹光景、葛英东等一批战斗英雄和战斗集体。

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之后,本已完成使命的第21军没有凯旋回国,而是留在了朝鲜。

与40军等志愿军部队相比,第21军参加的战斗不算太多,作战时间也不算太久。

但是,第21军在朝鲜的驻扎时长却超过了所有志愿军部队。

朝鲜停战协定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之后,志愿军完成历史使命,陆续班师回国。

可是,包括第21军在内的五个军却留了下来。

战争已经结束了,第21军还留在朝鲜干什么?

而且,第21军不留则已,一留就是整整五年。

直到1958年7月,第21军将士才离开朝鲜回到祖国。

那么,第21军那些年在朝鲜都干了些什么?

笼统地说,第21军执行的主要‬任务‬不再是作战,他们的工作重心转为维护胜利成果、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。

朝鲜战争结束之后,让朝鲜领导人忧心忡忡的事情还非常多。

首先,朝鲜半岛虽然已经停战,但是天下还不太平,美、韩对朝鲜的觊觎之心依旧如故,随时都可能‬越过三八线。

其次,战后的朝鲜山河破碎、一片凋敝,基础设施要重新建设,国民经济要尽快恢复,人民需要休养生息……

朝鲜领导人再次向中国发出求助请求。

“帮人帮到底”,毛泽东主席爽快地答应了朝鲜同志的请求。

在毛泽东主席看来,这既是尽国际主义道义,也是为了巩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果。

接到继续留在朝鲜的命令之后,第21军开始执行比行军打仗轻松不了的新任务。

首先,21军对惯于背信弃义的美军保持了高度警惕,严密监视着三八线以南的一举一动。

同时,21军指导和帮助朝鲜人民军重新规划部署了防御体系,给朝鲜留下了一批坚固的防御堡垒和行之有效的防御策略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
几年之间,美、李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高达792起,通过非军事区和海面,他们先后向三八线以北派遣了700多个特务,绝大部分都被中、朝军队捕获。

三八线防御阵地上的中、朝指战员

其次,因为战争,朝鲜丧失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,而战后建设需要大量的年轻人。

包括21军在内,留守朝鲜的志愿军将士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,他们既能打仗,在生产建设上面也是不可多得的好手。

在留守朝鲜的这段时间里,年轻的志愿军官兵扛起枪是无畏的战士,在工地是建筑工人,在田间是种地的农民。

第21军党委甚至下达命令,在春种插秧期间,每个指战员必须出满三个劳动日,就连军、师首长也不能例外。

这让人们联想到了延安、南泥湾。

毛主席和党中央当年也是这么干的。

第三,21军将士还是帮助朝鲜老百姓重建家园的主力军。

为了帮助朝鲜人民群众过冬,第21军把这件事情与部队的冬防冬训任务结合起来。

战士们为驻地老百姓砍柴、挖地窖、盖茅草房,想方设法保证他们有房住、有柴烧、有饭吃。

志愿军战士为朝鲜老百姓盖草房

第四,21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“送温暖,做好事”运动。

全军官兵全体出动,纷纷给驻地老百姓送衣服、送粮食,给小朋友送文具、玩具。

吴咏湘军长是这项运动的倡导者,也是一个出色的示范者‬。

为了帮助一户贫困家庭,吴军长捐光了所有的钱、物,连替换衣服都没给自己留一套。

第四,21军所属各部的军医、卫生员成了当地老百姓的“救命菩萨”。

据统计,1954年,21军62师为群众义诊6781人次,1958年7月1日至21日,在短短20天时间里, 63师一个卫生连就义务接诊1130多人次。

62师助理军医王世志还用针灸疗法治愈了一个聋哑病人。

第五,21军帮助朝鲜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。

21军‬修建或重建了包括大同江桥和清川江桥在内的大小桥梁1382座,37个火车站;

21军‬与朝鲜人民一起修建了各类水库、水渠、堤坝近3000个(条);

21军帮助朝鲜修建了432座公共建筑,283所学校,22座小型工厂,27394间民房。

留在朝鲜5年的时间里,第21军发生过许多感人的事、温暖人心的事,也有过尴尬事、麻烦事,还有让干部们为难的事。

21军将士无私、真诚的帮助换来了朝鲜人民的衷心爱戴和依恋。

在21军各部队驻地,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忙碌的朝鲜妇女。

在留守朝鲜的5年时间里,不论严寒、酷暑,21军指战员拆洗被褥、清洗衣物、打扫卫生等事情都被朝鲜妇女“承包”了。

一旦有战士生病,驻地的老百姓就会悄悄送来鸡蛋、红糖等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。

为构建指挥部,21军187团战士砍伐了十几棵大树。

得知情况后,军党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军首长严肃批评了187团团长、政委。

军首长指出,这是“严重的原则性问题”,是“有损志愿军的荣誉”的行为。

军首长要求全军吸取187团的教训,深刻领会毛主席“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”的指示精神。

会后,187团王正明团长和刘建德政委拿出全团近一半的伙食费,亲自给“里委会”送去了赔偿金。

“里委会”主任是一位抗联老战士,他一口谢绝了志愿军的好意,说什么也不肯收这笔数目不小的赔偿金。

朝鲜人民的热情让21军指战员感动、温暖,有的时候也会让指战员们尴尬。

朝鲜战争期间,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性都上了战场。

战争结束了,只有绝少数青壮年回到了自己的家园,除了一部分人继续留在朝鲜人民军之外,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在战争中丧生,再也回不来了。

因此,许多村庄里只留下了老人、孩子,还有一些‬年轻的姑娘和失去丈夫的青年妇女。

为了避免出现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,从决定留守朝鲜那时开始,第21军就在全军反复强调纪律问题,要求指战员们务必严守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。

但是,执行纪律的难度非常之大,指战员们要经受的考验不比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来得少。

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一起

由于营房少,条件有限,许多指战员不得不借住在当地老百姓的家里。

令21军首长非常欣慰的是,直至撤离朝鲜,全军没有发生过一起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。

对此,21军军长吴咏湘自豪地说:“我21军的指战员们是毛主席的兵,都是特殊材料做成的钢铁战士!”

不过,21军也碰到过一些干部们头痛脑袋大的事情。

21军明确规定:

不许乱砍乱伐;

不能和朝鲜的女孩子谈恋爱。

规定颁布之后,全军指战员大都没有触犯这条“铁律”。

但是,也有特殊的情况发生。

有一个16岁的朝鲜姑娘喜欢上了187团警通排排长。

这件事情很快被团首长察觉到了,王正明团长立即撤销了这个排长的职务,并把他关了禁闭。

接下来,王团长计划把他这个‬排长‬下放到一线连队。

没想到,那个朝鲜小姑娘几天没见到排长,情急之下,居然直接跑到团部,向王正明团长和刘建德政委要人来了。

眼看着小姑娘又是哭、又是吵,王团长、刘政委怎么解释都不管用。

两个人一脸尴尬,一时间手足无措,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。

意识到王团长、刘政委对这件事情态度坚决,毫无余地,小姑娘提了一个要求:

“求你们让我再见他一面,我保证,我们以后再也不来往了。”

王团长似有所动,刚要说话,刘政委开口了:“你是个好姑娘,你能真心爱上我们的战士其实是我们的骄傲”。

“可是,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,我们有钢铁般的‬纪律,很可惜,我们不能成全你们,希望你理解。”

王正明团长把祖国慰问团送来的一本绒面笔记本递给小姑娘:“这个笔记本送给你,你还小,希望你好好学习,将来的日子长着呢。”

小姑娘这才眼含热泪离开了团部。

这是王团长、刘政委遇到的最头疼的事情,也是21军许多干部最怕遇到的事情。

王团长后来说:“我也不忍心做那种棒打鸳鸯的事情,可是我们有纪律,纪律就是军令,我不得不狠狠心那样做。”

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,在国内,他们是人民子弟兵,在朝鲜,他们同样是值得老百姓信赖的亲人。

亲如兄弟的中、朝战士

我联想到一则传言:

在商量志愿军从朝鲜撤军有关事宜的时候,朝鲜金日成首相跟周总理开玩笑说:“我看21军就不要回国了,留下来给我们朝鲜当女婿吧”。

不管这个传言是否属实,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:

驻军朝鲜期间,21军赢得了朝鲜人民的信任和喜爱。

经过五年的重建工作,朝鲜从战争的废墟里恢复了元气,三八线也相对稳定了许多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政府决定在1958年年底之前撤回在朝鲜留守的志愿军队伍。

朝鲜儿童与志愿军依依惜别

第21军战士至今还记得朝鲜人民当年欢送志愿军回国的情形。

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依依惜别

欢送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向肃川和平壤火车站,激动的人们挥舞着鲜花,“阿玛妮”们一个劲儿地往志愿军战士怀里塞吃的。

“阿玛妮”依依不舍为志愿军战士送行

年轻的朝鲜姑娘把鲜花撒向英雄们,不少朝鲜姑娘与志愿军战士热情相拥,哭喊着与他们告别……

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将士依依惜别

更有热情的朝鲜人民把志愿军战士抬在肩上,一路欢呼着把可爱的志愿军战士送上火车。

开往中国的火车缓缓开动了,可是,送别的人群久久不忍离去……

1958年8月初,21军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,全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